日期:2021-09-03 作者:哈维兽科
H5N8亚型禽流感于2014年首次发现,随后在欧亚多个国家陆续被报道。2015年后,我国H5N8亚型禽流感检出率较低,但在欧亚其他国家广泛流行,尤其进入2020年冬季以来,H5N8在欧、亚、非多国爆发。据FAO数据显示2020年10月1日—2021年8月25日期间,全球3577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中H5N8高达2583例。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我国山西、山东、北京、江苏、宁夏、西藏、陕西先后有野禽感染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。
图1: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8月25日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布
引自www.fao.org
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布广泛,感染动物种类多。可造成鸡、鸭、鹅、火鸡、鹌鹑等饲养禽类及多种野生鸟类感染死亡。2021年1-2月俄罗斯报道了7例人感染H5N8亚型禽流感事件,这是人类首次感染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。据FAO官方网站记录,2016年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新毒株(2.3.4.4b)从远东蔓延到中亚、中东、西欧和非洲,2018年9月已影响到52个国家。自2019年12月以来,欧洲、中亚和东亚以及中东地区H5N8亚型禽流感疫情激增。据WHO数据显示,2020年2月份以来全球广泛流行的H5N8分属于2.3.4.4b分支,且已经成为当前流行最广、威胁最大的一类毒株。
引自:www.who.org
疫苗免疫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重用,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是否匹配,关系着疫病的防控效果。我国现行使用的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(rLH5-8株),对应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与H5N8毒株(2.3.4.4b分支)亲缘关系相近。
表1:哈兽维科重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毒株统计
H5N8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鸟类的迁徙密切相关,部分野鸟(特别是野鸭)感染后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,病毒在肠道细胞充分增值并通过粪便排泄于水系和其他区域,造成大范围的污染。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大量家禽,特别是户外饲养的家禽。
进入秋季,气温转凉,随后而来的候鸟迁徙都将助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。世界范围内的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都有可能对我国家禽构成威胁,各养殖企业要保持高度警惕做好H5N8的防范工作。建议通过以下手段做好禽流感的防控:
1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,完善野鸟防范措施,建立全场的消毒方案,包括舍外环境、舍内环境、车辆用具、人员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可实施的方案,并实时进行监督。
2、加强饲养管理,完善鸡场基础设施减少应激因素、及时剔除病、弱、残禽,以提高家禽抗病力。
3、加强疫苗免疫工作,建议在做好重组禽流感病毒(H5 H7)三价灭活疫苗(H5N1Re-11株H5N1Re-12株 H7N9H7-Re3株)的基础上,进行禽流感、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(rLH5-8株)免疫,通过活加死联合免疫拓宽保护谱,以获得最佳保护效果。
4、加强实验室免疫效果的监测分析,并适时进行加强免疫,提高抗体滴度和整齐度。
来源:哈维兽科